找到相关内容40605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

    欲似”条,释为:“就是似,‘欲’是语助词,没有意义。”《六版增订》:“江蓝生《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》谓‘欲’有似义,‘欲似’二字同义连文,谓‘欲’字无义者非是。其说是,当从之。”(651页)  探理...

    方一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674813.html
  • 法藏 《大乘起信论义记》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

    本来 ?大乘起信论? 关于“三细六粗”的说明十分简约,从而对于如来藏说的“染污缘起”的课题没有很好的说明,法藏于 ?大乘起信论义记? 卷四援引 ?楞伽? 的“三识”之说来加以阐明,弥补了如来藏缘起说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974845.html
  • 敦煌写卷P.2555《白云歌》再探

    ,世间万事万物,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,都不得长久停留于世,世界有成、住、坏、空,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刹那之间就要变坏,故称“须臾变坏”。宇宙间一切现象,都是此生彼生、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,没有永恒...

    王志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574859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气候、地理、产物的不同,所以有好多的地方只有蒲团的名称,而并不都是用蒲做起来的。例如:有的是用布做成蒲团的形式,更有的只用板做成长的小矮凳;蒲团的形式虽没有了,但仍习惯沿用着蒲团的名称。 如意 在佛教中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他们没有好处。’这种至死不退的决心,为法牺牲的精神,正是青年人的特征,而其忍辱布教,为法捐躯,甚至生命受到威胁,仍然为他人的利益著想,这样的思想与行为,正是佛教青年的好榜样。 二、一般的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柬埔寨佛教史

    恐为十二年之误。)真腊曾遣使人贡,本传所记,似为贡使之语。便由柬埔寨碑文得知,598年波婆跋摩王尚在位;其弟质多斯那在何年登位,没有记载。质多斯那即位后,称摩醯因陀罗跋摩(Mahem-...转变为南传佛教,并没有确实历史的记载,无法可知中南传佛教是怎样传入的。不过时间大概不出公元十三世纪后叶至十四世纪初叶。因为从公元十二世纪至十四世纪,首先是缅甸孟族的僧人,因为从公元十二世纪至十四世纪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05976895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

    位置的一个“粒子”或个体,而是一个抽象的“场”。   此场没有界限,无量无边,而在某一特定因缘之下,其能量集中在某一点,故可侦测,但不可说此电子在此或在彼。场论更打破了“物质存在于空间中”的观念,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576901.html
  • 山东省北朝观世音和弥勒造像考

    神力,今天看来已是荒唐可笑的事情。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,战乱频仍,自然灾害繁加,人们面对贫困饥饿、疫病伤亡等种种现实苦难,感到没有生路可寻,不得不希望于一种超现实威力的“救世主”。观世音能把人们从现实...

    刘凤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5077009.html
  •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

    相处之状。   到了宋代,吐蕃政权虽四分五裂,进入割据壮志。但汉藏杂居相处的地域不仅没有缩小,反而进一步扩大了,今宁夏自治区的一些地方,都有藏族人居住。与唐代相比,杂居的状况也进一步变得分散了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478592.html
  • “独坐大雄山”——寻访百丈寺与怀海大师

    卷起铺盖准备出寺。马祖见状,法也不说了,起身回方丈,怀海跟了进来。马祖问:“我正要说法,你为何要走?”怀海答:“我的鼻子痛。”马祖云:“你跑到什么地方把个鼻子弄痛了?”怀海答:“弟子偶有出入,没有参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078740.html